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设路小学记“互联网+义务教育”三校网络研修暨STEAM跨学科教研活动

[复制链接]

6351

主题

6355

帖子

7386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3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0-11-6 1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日前,乐清市建设小学与雁湖希望小学、柳市十五小开展了“互联网+义务教育”三校教师网络研修暨STEAM跨学科教研活动。建设路小学的谢超群、吴旭丹老师,共同为建设路小学和雁湖希望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两节STEAM课程,柳市十五小的老师观摩并参与课后网络研修。这是三校首次将STEAM教育项目引入到同步课堂,随着“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吴旭丹老师执教的《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解锁电子屏幕导入,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和“互联网+”的优势,向全体学生发放电子文档,在线采集数据,要求用“0”、“1”代码的形式对相貌特征进行编码,并实时上传至教师后台系统中。短短五分钟的时间,全部同学的数据均已采集并汇总,并生成班级总表和柱状统计图。与此同时,远在雁湖的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帮助下,实时输入了他们自己的性状编码,两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讨论,很快就总结出了人的相貌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编码”。
与传统课堂相比,这种数据分析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课堂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科技链接未来,未来属于儿童。在学习了《相貌各异的我们》后,谢超群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走近人脸识别技术》。
谢老师精心准备了不同的相貌特征贴纸,请每组学生利用上节课的“相貌编码”,拼出“秘密同学”的相貌,让其他同学推测“他是谁”。在这个游戏的环节中,两校积极探索,相互合作,课堂氛围愉悦欢快,将课堂推入了高潮。
在游戏之后,学生发现,仅对部分相貌特征进行简单拼贴,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个人,那现实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又是如何做到精准识别的呢?谢老师顺势为学生提供了文本资料和拓展视频,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发现了人脸识别技术与传统记忆识别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两校学生在交流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后,更强烈地体会到了技术的改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他们一起用写作、绘画的形式,共同畅想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在本课中,两学生突破了空间条件的限制,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合作,共同探讨,体会到了STEAM课堂的乐趣,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课堂”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两位老师通过教学材料的精心制作、远程邮递,保证了各校学习资源的统一性和公平性,真正地让“互联网+”活动,成为衔接城乡学校之间的桥梁。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各校间交流的终止,课后,三校教师通过网络连线的形式,对这两节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同时,针对如何推进STEAM教学在乡村学校的开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让这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课堂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活动中,老师们都给予了对方学校充分的认可和赞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空中课堂,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
来源: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2-6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