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越千里,情系壤塘 ——援川手记

[复制链接]

6350

主题

6354

帖子

7383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3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18-12-1 09: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辛苦了!”“欢迎回家!”11月22日,乐清市援川医疗队伍的12名医护工作者回到家乡。
10月28日,这12名医护工作者作为乐清市首批援川医疗队,跨越3000多公里,来到海拔3200多米的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短期东西部卫计扶贫协作工作。

乐清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金亚平、吴纪奎、麻醉医生盛丹英及乐清市第五医院护士长诸海燕结对壤塘县人民医院,在近一个月的援川时光,经历了无数艰辛,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在援川工作的间隙里,他们还写下了真实感人的援川手记,记录下这段宝贵的记忆,这次难忘的历程。
缘 起
2018年10月28日,乐清援川医疗队一行12人,在乐清市卫计局邵建微副局长的带领下,奔赴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壤塘县位于阿坝州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

一路向西,风光与浙地东南沿海截然不同。但是很快,新鲜感消失怠尽,剩下的是无尽的“刺激”与惊险。汽车时而经过悬崖峭壁,时而穿越狭长的峡谷;时而爬坡令人感觉直冲云霄,时而下坡又似高空降落,简直是真实版的“过山车”。
到了高原,道路更加狭窄,在直道公路上,两辆相遇的汽车只能擦肩而过,那一瞬间,感觉车的油漆都要被刮下来,如果再来个行人,更无法通过。我们每天有14个小时在赶路,颠簸着像跳舞一样逶迤前进。到了10月30日中午13点,终于抵达目的地——壤塘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壤巴拉。
大家还没能适应高原反应,就与壤塘县人民医院领导进行见面会。会上,邵副局长详细介绍了医疗队的情况,希望通过此次帮扶行动,提高壤塘县的医疗技术水平。乐清市人民医院三位医师对壤塘县人民医院作了初步了解,以便在度过高原反应适应期后,可以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实实在在地进行帮扶,为藏、羌族同胞解决一些医疗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服务,建立起乐清市与壤塘县亲密的兄弟县市关系,共同实现县市双赢,促进发展。
10月31日上午9点,壤塘县人民医院为我们一行人举行欢迎仪式。仪式上,壤塘县人民医院罗院长详细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建设、分布格局、医护人员等情况,以及全县人口数量、本地患者的流行病学和多发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等。随后,壤塘县人民医院袁副院长带领大家全面参观了壤塘县人民医院。

藏族大妈竖起大拇指说“卡卓”

11月2日,抵达阿坝州壤塘县的第四天,乐清市援川医疗队队员在与高原反应抗衡后全面展开工作。(对女性队员来说,高原反应更加厉害些。有好几位女队员连续服用了一个星期的百服宁,才稍微适应了当地的高原气候环境。)
今天上午,我们驱车沿着崎岖的九道拐高原山路,越过海拔3920米的尕卡岭,奔赴40余公里外的壤塘县中壤塘乡,与壤塘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一起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并发放免费药品。

壤塘是阿坝州地理位置最偏僻、工作条件最艰苦、经济发展滞后、脱贫奔康任务艰巨的国家重点扶贫县,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我们深入到帮扶结对的牧民家中,为精准扶贫对象做了详细的体检。 这时我们才真正明白,壤巴拉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不仅没有财神,而且这里的藏民以游牧民为主,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深陷贫穷和疾病的痛苦。
由于长期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一种地方性疾病——大骨节病在这里肆孽,藏区随处可见走路一瘸一拐的40、50岁壮年,双手小关节、膝关节肿胀屈曲畸形,长期依赖止痛药物缓解,丧失了劳动能力。我们对大骨节病患者评估手术指征,同时搜集患者信息并登记入册,以便必要时对此类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减轻牧民的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壤塘县4万多人口中,就有5千余人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但置换人工关节费用昂贵,可不是一般藏民能够承受的。这些凄凉的场景和冰冷的数据,无一不令人触目惊心。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见了一位65岁的藏族大妈,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卓仁旺姆。卓仁旺姆患大骨节病数十年,双手、双膝严重变形,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连行走都变得异常困难。半年前,她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东拼西凑,凑齐了一笔手术费用,进行右膝人工关节置换,大大地缓解了疼痛。当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纯朴的藏族大妈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嘴里一直念着“卡卓”,祝福我们平安吉祥、长命百岁。但是,她左膝关节的手术费用却无处着落,虽有“国家精准扶贫”,但需自费的几千元钱对大妈而言也是天文数字。我们给大妈做了体检离开后,心里千万个不愿意让卓仁旺姆大妈继续承受异于常人的痛苦,默默祝福着她。
在藏区援助的一个月里,目睹了太多的大骨节病患者,目前大多数大骨节病患者只能依赖止痛药物度日。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毕竟能享受到国家“精准扶贫”的对象仍只是一小部分,多数的病人为此而因病返贫,我们的帮扶行动任重而道远。

乐清“石膏王子”,壤巴拉传经授艺


11月8日农历十月初一,正值阿坝州壤塘羌历新年,各单位进入新年休假的第一天,在乐清号称“石膏王子”的乐清市人民医院援川医疗队员骨科吴纪奎医生,像往常一样,迎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冻结的冰雪发出撕裂的沙沙声,来到壤塘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参加早晨的医疗查房。

在查房中,吴医生发现一个13岁的藏族小姑娘左侧下肢小腿以下肿胀明显,发热、发红,左侧踝关节触及波动感,并且局部皮肤出现坏死。吴医生与当地医生紧急讨论,并及时与患者及父母沟通,急诊行左侧踝关节感染切开排脓、减压。减压术后第二天,患者的左侧小腿肿胀明显消退,患者及家属见到吴医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

11月13日,是我们来到壤塘的第二周,也是四川壤塘羌历新年后的第一天工作时间。【羌历年,羌语称“日麦节”(现居阿坝州内茂县的羌族自称“日麦”)、“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型活动有感恩,祈福和吉庆的程序。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在这一天,我们与壤塘医务人员共同完成了新年假期后的第一台手术。这位幸运的藏民便是24岁的年轻小伙子“阿戈”。  
“阿戈”因外伤导致右锁骨骨折,曾用藏医药保守治疗,因骨折端及骨折片成角顶压皮肤,导致皮肤局部坏死、感染,才来到壤塘县人民医院就诊,被收治入院。壤塘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为他进行悉心医治及护理后,决定为他进行骨折手术,此时距离“阿戈”受伤已达7周之久,骨折端仍然顶压皮肤,骨折部分已畸形愈合,这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但若不立即手术,“阿戈”的右胳膊就会丧失劳动能力。术前,金亚平医生、吴纪奎医生仔细认真阅片、会诊并讨论,最后决定切开复位取髂骨植骨内固定,减少术后骨折端缺损致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壤塘当地医疗设施不足,壤塘县人民医院没有血库,血库设在300公里外的马尔康市,再加之处在高原地区缺氧状态下,不仅患者耐受力比较差,同时对于医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而且手术时医生要戴上口罩,对本来就存在高原反应的医生来说,更容易出现缺氧状况,所以这台手术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很多。金亚平医生用短跑来比拟这台手术:同样是跑100米竞赛,在这里花费的精力是在平原地区的5倍以上,速度、体力无法同语。
手术在全麻无痛下进行,铺巾、切皮、分离、整复、固定、缝合,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历时3个小时,手术里响起了掌声。手术圆满结束,当患者在麻醉医生盛丹英的守护下,安静地从麻醉状态中苏醒,睁开澄澈的双眼,告诉大家他叫“阿戈”时,手术室里医务人员脸上洋溢的笑容便成了手术室外患者家属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

大查房日时,我们在廖主任带领下来到24病房阿戈床前,小伙子显得异常激动,用藏语叽哇讲着,听得我们一头雾水。直到他从柜子里取出洁白的哈达和鲜红的锦旗,我们才明白他的意思。听隔壁床的老人转述,2天前阿戈带着未愈的伤口,不听护士的劝阻偷偷跑出去定制了锦旗和哈达。
据了解,许多本地藏牧民做了外科、骨科手术后,因经济原因,主动放弃了术后镇痛。不是藏牧民皮实不怕术后疼痛,而实在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情愿默默忍受术后血肉之躯的疼痛。我们医务人员会在手术结束前,在患者手术切口注射局麻药,尽可能地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

雪地里的帐篷

有一天,大雪纷飞的病房外,一顶简易的白色帐篷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好奇。这个地方一不是辽阔的草原,二不是风景秀丽的山川,这顶帐篷搭在这里做什么呢?经过打探和询问才得知,壤塘地域面积是乐清的8倍,但人口只有4万,地广人稀,村与村之间路途相隔遥远,再加上雨雪天,容易封山,因此,当地很多待产妇都要提早赶到医院做准备。但到了医院后,为了节省费用,产妇一家通常只在医院外面搭一个帐篷,直至生产时才住进医院。这顶帐篷就是藏族产妇列尔甲为了待产而搭建。

我们几位进去观看了一下,里面非常简陋,仅能遮风避雨,只有待产妇和丈夫住在里面,家人每隔几天才从百里外来看望一次。很难想像在壤巴拉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只靠柴炉取暖设备她们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看着列尔甲孤独无助的身影,再想想我们当地的待产妇享受着熊猫般的待遇,真是天壤之别,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回来后,我们心里总有什么事放不下,想着能否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她。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帐篷里的藏族产妇顺产了,生了个大胖小子,9斤1两。她的丈夫很高兴,我们四个人也非常开心,多日的担心终于落地。我们送上了准备好的御寒毛毯、鸡蛋,还有1000元红包。这一刹那,两夫妻泪流满面,连说“卡卓”,下午她还亲自拿着锦旗和哈达表达最真挚的谢意。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淳朴藏民那份发自内心的感恩,这真是跨越3000公里的爱。

为了患者忍饥挨饿

11月14日傍晚,大家正准备开始吃晚饭,一阵急促而又熟悉的手机铃声,唤醒了正在休息的援川医疗队队员——麻醉医师盛丹英。盛医生接通电话,被告知有急诊手术。她明白时间就是生命,顾不得吃上一口热饭,直奔壤塘县人民医院外科住院部,对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作详细的术前评估,确定麻醉方式,随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将近3小时的急诊剖腹探查手术。

待手术结束、术后麻醉平稳后,盛丹英医生将患者安全送到病房,又返回手术室整理好物品后才离开医院。此时壤巴拉的街区霓虹灯闪烁,行人稀少,街上的店门几乎都已经打烊。饥肠辘辘的盛医生,疲惫地行走在零下低温的高原街区返回住处,拿出平时准备的零食及方便面,简单地充饥填肚。
11月19日,离开壤塘的前一天,患者银木措已经能够下床活动,竖起的大拇指便是对我们麻醉医师盛丹英最大的肯定和谢意!
来源:乐清市人民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1-23 09:5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