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 听课总结。
1.家长要权责利清晰。该是家长承担做决定的责任,不能下放给认知,经验,格局都不如大人的孩子。这是在以尊重孩子之名,行家长不作为之实。这是弱化自己的功能,让孩子以为自己可以做主很多事情,无形中孩子会在很多事情上对家长进行反制和拿捏。
2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认知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增长的。他是通过学习,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的反省照见中成长起来的。每个人的原始出厂设置是不一样的,当时可以通过学习可以重建,改造和优化。
3.自私,虚伪,狡猾与正直,善良,勇敢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本身就是立体,复杂的。只是处在什么反馈机制下,能够激发出哪一面更多。通过提升理性的认知,可以控制自私,虚伪,狡猾的那一面。如论我们面对的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少年青年,记住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生命个体。只要是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肯定存在责权利关系的博弈。如果让孩子处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做选择,孩子出于人性的本能,肯定选择对自己轻松的方式。
3.养育出感恩的孩子。这个家庭的结构模式肯定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越是二十四孝的父母,越会养出白眼狼的孩子。得到的太多,得到的太容易,真的不会珍惜。
4.为什么案例中的孩子,对于父母打孩子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想到的都是不好的感受。
这是打孩子没有”艺术“。家长也是正常的人,也会遇到真的教育不了孩子的时候,这个打孩子也需要非常有仪式感,明确的拿出家里的戒尺,说好打几下,为什么打。这些都需要做事先说明,每打一下,都要说明错误在哪里,为什么打。打的时候一定是有节制的,事先说明要执行家法,好好说听不进去,一定要受点皮肉之苦才行。打完之后,还要问孩子现在知道错误是什么了,最后还要写反思。免得将来声讨家长,为什么要以皮肉之苦,促进你灵魂的反思。这才让孩子心服口服。否则只是家长发泄情绪的打法,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愤怒。
5.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有聆听的能力。对对方表达的语义能抓住重点,进行正面反馈,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意图。
6.定位。什么样的人值得你聆听。选择和哪一类人兼容,这是选择的能力。然后是沟通的能力,最后是学会拒绝的能力。敢于让某些人不喜欢你的。
7.案例中,初中学霸同学看不惯官二代富二代,因为血气方刚直接和他们硬刚。后来在班级里树敌。其实官二代富二代是一群心灵空虚的可怜人,他们在成绩上没有存在感,与父母亲子关系不好。所以他们只能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刷存在感。教会孩子看破不说破,真话不全说。心里面要同情他们,远离他们就好。不需要跟这个圈层里的人兼容。
8.孩子看到好玩的视频,和父母分享,父母第一时间就是发表观点,说沉迷电子产品就跟吸鸦片一样这种太极端的话语。孩子想表达的观点是:不喜欢父母过于武断的评价,太多的说教和观点的输出。这样让孩子意兴阑珊,说明家庭文化太单一,没有让孩子输出观点的舞台。要和孩子就事论事地谈论。
9.孩子初高中的时候,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世界信息太丰富了,作为未成年人,孩子亲近什么信息,这应该是家长的功课。最好给孩子看的都是自己筛选过的,有针对性的和孩子分享内容。这样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非常重要。
10。孩子可以用手机,但是必须是作为工具,在公共区域大大方方用。
11.孩子是不是的和家长念叨买电脑。家长在这个时候经常不作声,请问家长这种沟通模式可取吗?
因为家长自己没有形成清晰的方式,所以用沉默的方式,沉默意味着什么吗?你在告诉孩子的信息就是1.你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主见,没有思路,你不知道怎么回应。2.既然你没有主见, 我就可以在这件事上引导你,我有谈判的空间。我可以千方百计的说服你。
正确的回应:一开始要买电脑的时候,就明确的回应:1.电脑作为工具,我们父母的电脑可以给你使用,必须摆在父母的房间,不能放在孩子的房间。2.你作为中学生,你对电脑的需求还没到需要自己一***立的电脑。这样家长的底线才清晰。
孩子说,你不相信我。对不起,这是制度,跟相信不相信没有关系,人心都是脆弱的,经不起诱惑。
”原则已经说的那么清楚了,啰嗦什么,此事请勿再议。等你到读大学时“谁掏钱,谁做主。不能用商量的口吻。无论你打不打游戏,没有关系。作为高中生,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责任是什么,作为固定资产的投资,这是大人的权责范围。作为家里的一员,要服从家长的管理规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