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弘扬家国情怀 守好文化根脉 | 北白象片政协委员共商张淮南故居修缮保护

[复制链接]

6350

主题

6354

帖子

7385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3-10-20 08: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近日,乐清市政协北白象片委员联络组“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共话张淮南故居修缮保护活动在北白象镇琯头村开展。现场,部分政协委员与修缮保护工作涉及的市委统战部、市住建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社科联、市历史学会、北白象镇等相关负责人,及部分村干部代表、文史专家、乡贤代表、张淮南亲属代表,开展了面对面交流。
共商张淮南故居修缮保护。

委员协商交流
       因历史遗留性原因,张淮南故居产权属私人所有。改革开放以来,原来住在这座老宅的村民逐渐搬出,有的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近年来,逐渐破败的张淮南故居无人居住、无人管理。因产权所涉及的户数较多,无人牵头修缮,张淮南故居在风吹雨打中苦苦支撑。对此,政协委员叶建兴现场对市住建局发问:“下步对名人故居的管理、保护、修缮有何具体举措,如何解决当前乐清部分名人故居在册失修、不在册脱管问题?”

       乐清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对我市10多处名人故居,按照3D立档,通过激光扫描、倾斜摄影,将其图纸等现状全部记录在案。有的建筑即使当前没有修缮条件,今后如果需要修建,也有了修旧如旧的依据。在资金方面,该局多方筹措,向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我们希望乐清能够留住更多的历史记忆。对在外乐清人来说,家乡的人文,或者说地方所特有的历史记忆能够被保留下来,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就如修缮张淮南先生故居一样。”这名负责人说。

       “请问对如何活用淮南先生等名人遗产、传承名人精神,以及将名人故居融入城乡文化旅游有什么样的规划?”“张淮南墓和故居的保护修缮及申报工作进展如何?是否有出台相关修缮方案,借此契机助力故居建设?”……现场,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张淮南故居的保护机制顶层设计、名人研究与资源开发、政策保障、宣传增效等方面进行提问,北白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交流。
前期调研。

倾听历史回声
       乡贤代表郑振晓曾牵头并参与完成张淮南先生归葬故里的遗愿,在重庆找到张淮南灵柩,于当地火化后将骨灰护送回琯头原籍,并参与修筑张淮南之墓。“张淮南故居不是你我的,也不是琯头村、北白象镇的,它留给我们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场,特意从苏州赶回出席此次活动的郑振晓说,修建张淮南故居要怀有敬畏之心。

       “我们讨论的氛围热烈,从上至下修缮张淮南故居的意愿都非常强烈。”我市文史专家张良好表示,修缮张淮南故居意义重大:它是名人故居;它还是一座历史建筑,展现了清代浙南民居的特色;它更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乐清中心县委交通站旧址,曾为地下党开展活动、接纳知识分子参加革命队伍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存,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意义。
乡贤郑振晓阐述修缮故居的重要意义。

修缮稳步推进
       张淮南故居位处北白象镇琯头村,是我市201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历史建筑。它距今已有200来年历史,年久失修、多处漏雨,需要给予保护、加固、修复。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时,琯头村两委抓住机遇,向乐清市文化局提出关于申请文物保护的报告。2015年8月21日,我市对故居及张淮南墓进行了修复及加固。

       2018年3月,琯头村向乐清市人民政府提交报告:“张淮南故居”及“张淮南先生之墓”纳入乡村一日游景点打造;2021年6月,琯头村委会与故居房屋现有产权人签署了全力配合上级政府和村委会另行补地安置的承诺书,统一意见置换方案;2022年,琯头村对张淮南故居内住户用地进行排摸:故居内总住户中有房产证的为16户,房前屋后空地面积约697平方米。故居拆迁安置已规划用地0.2172公顷计3.258亩,纳入用地计划申报程序中,向上级部门进行报批,但因各种原因工作一直停滞不前;2023年,张淮南故居修缮事宜纳入北白象镇民生实事中……

       回望张淮南故居保护的一路历程,琯头村“一肩挑”干部谢建林颇坚定地说,今年琯头村被列为北白象镇“和美乡村”打造村社之一,琯头村将把握机会,因地制宜修缮张淮南故居、宣传名人文化,并将张淮南故居及延伸段风貌进行改造、植入文化元素,让故居保护落实到实处。“我们还将对横春渡、横春路历史上发生的名人故事以及运河文化、渡口文化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个集文化体验、爱国教育+乡村旅游的和美乡村将在北白象镇崛起。”他说。
琯头村“一肩挑”干部谢建林介绍故居保护的进程。

复活历史风貌
       北白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张淮南故居整体维修复建工程概念性方案已经“出炉”,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其中约600平方米为现状留存建筑,需对其进行现状修缮。根据现场痕迹判断,其缺失部分的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

       该方案对已损毁部分进行有依据的局部复原,以求尽可能恢复故居的原来整体风貌;根据文保建筑“保”和“用”的原则,结合周边实际情况,恢复建筑周边环境,使建筑本体与环境形成整体,既能最大限度满足以后保护利用的需要,又能更好地发挥其历史、艺术及社会价值,形成区域性的文化辐射影响力,反过来更好地促进文物保护;周边环境设计上以浙南地域建筑传统的大开敞场院为依据,恢复建筑前后庭院,并根据现场及保留门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内外交通、日后使用等因素,重新组织了前导入口空间,适当考虑雕塑等环境小品,以更好起到文化、历史、保护等方面的宣传作用。

办好关键要事
       “困难很多,但都不是理由。2024年恰逢张淮南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合力,倒排时间,争取在明年2月开工修缮。”北白象镇党委负责人表示,修建张淮南故居是挖掘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名人榜样力量的契机,同时也是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弘扬张淮南先生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构建共同价值追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让历史名人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乐清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对这次活动及委员们所提的问题和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北白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他说,北白象片组委员要继续跟踪、呼吁、宣传,把修缮张淮南故居这件有意义的事办好;市委和市政协高度重视张淮南先生的故居开发和建设,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研究,资金、政策,有条件的马上给予支持;北白象镇和当地村居要积极配合,做好保护宣传。

链接
       改造升级后的一条条新路1941年8月11日,年仅39岁的国民党中央执委、组织部代副部长张淮南在重庆病逝。全国名流要人相继发唁电,写挽联,致悼词,表示深切哀悼。毛泽东、董必武、邓颖超等七人联名的挽联:“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寒,继病虐,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周恩来的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朱德、彭德怀联名的挽联:“国士无双,斯人不再;九原可作,万里相招。”重庆《新华日报》还以显著位置刊登了周恩来所写长达二千四百余字的代论《悼张淮南先生》。国民党政府明令予以褒扬,蒋介石致挽词:“赴义至勇,秉节有方,斯人不永,干将沉光。”其死后哀荣,实属罕见。

       张淮南名冲,浙江省乐清县茗屿乡琯头村人。1922年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是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转入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后又改读哈尔滨法政大学,并曾赴苏作短期留学。通晓英、法、德等国语言,俄语尤精。

       张淮南从小胸怀大志。少年时即喜读历代名人列传,更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名句。1918年暑假登临中雁玉甑峰时,曾作七绝:“万方多难此登高,一览群山意气豪,四海生灵苦涂炭,澄清天下敢辞劳”。翌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冲激瓯江之滨,他刚考入中学即团结80余位同学,发起组织“醒华学会”,以研究新文化、新思潮,复兴中华为宗旨,被推选为理事会主席。

       1926年间,他在东北曾多次秘密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亲日活动。后因遭大吏所忌,从他住室中搜出油印机及宣传品而下狱,度过了三年铁窗生活。直至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的地雷炸死于皇姑屯,东北改旗易帜之后,始恢复自由。

       张淮南出狱后返回南京,被委为国民党哈尔滨党部特派员,兼任《民国日报》社社长,并主办《哈尔滨日报》。后调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及设计委员。1934年出国考察欧洲政治经济,著有《苏德土意访问录》。归国后,调任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兼任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翌年冬,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此时,中苏断交已近十年,他奉命参加中苏复交谈判。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妄图并吞全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国民党中的有识之士也深感只有团结御侮,共赴国难,才是唯一出路。张淮南是其中杰出的一个。他在西安事变前后,不辞辛劳地周旋于两党之间,以国民党方面联络和谈判代表的身份,先后在南京、上海、杭州、庐山等地,分别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秦邦宪、林伯渠、潘汉年等多次接触,并受命访问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张淮南在与中共领导人的频繁接触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殷殷诚意,看清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两党谈判加快了进程。8月,南京谈判的结果,达成了一些必要的协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接着发表承认共产党和团结御侮的讲话。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张淮南从西安事变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始终坚持孙中山的“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的观点,忠实地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七载辛勤如一日地致力于国共合作。在两党多次谈判中,国民党内一些人横生枝节,蓄意破坏时,他总是不避风险,力主团结御侮,忠诚合作。1939年国民党五中全会之后,蒋介石的政策重点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是年夏,周恩来返回延安,事前已得到国民党当局的同意,但到重庆珊瑚坝机场时,检查人员却以“需出示离境证件”为由故意刁难。张淮南得悉原委后,当即驱车找到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贺耀祖,并同他一起去见蒋介石,得到蒋的手令后又亲自送到机场,直至周恩来起飞才离去。他愤愤地说:“这是顽固分子在捣乱,蓄意制造国共分裂。”周恩来抵延安后,不幸坠马折臂,在他出国就医的一年中,国内风波迭起,张淮南斡旋其间,不遗余力。

       1941年,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央日报》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竭力污蔑新四军,张淮南气得将报纸掷在地上,在办公室内踱来踱去,长久不发一言。而对敢于披露真情,坚持真理,澄清是非的《新华日报》,却持截然不同的态度。当《新华日报》被无理扣压、报童被殴以及发行受阻时,张淮南毅然陪同周恩来到现场,他俩在严寒的黑夜中,僵持鹄候于曾家岩十二小学门前,达两个多小时。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的滚滚恶浪,张淮南义无反顾,他曾对人说:“有人批评我在和谈中偏袒共产党,有人讥笑我是准共产党,有人甚至检举我是共产党,但我毫无顾忌,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虽粉身碎骨,万死不辞。”他遇困难愈多,奔走愈勤,始终表现出维护正义的无畏精神。

       张淮南为发展中苏友谊,沟通中苏文化,争取国际强援同样辛劳备至。早在1935年,即在南京创办中苏文化协会,任过常务理事。“七七”事变之后,他任军事委员会第六部中将主任秘书。是年八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第三天,他又受命出任考察苏联实业团副团长。归来后,在汉口创办俄文专修学校,自任校长兼教学。

       1941年,人们正期待着张淮南继续偿志于国际活动,不料这年,6月21日即苏德战争爆发前一天,他突患伤寒。病中,犹殷殷以国事为念,有时还扶病到苏联大使馆接洽要务;蒋介石有要事与苏联总顾问商谈,也由他担任翻译。未及两月终因长年劳累,而一病不起。

        张淮南逝世至今,海峡两岸人们仍深情地怀念他。因为他走的是一条团结的道路。
来源:今日白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1-25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