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战“疫”打响,在乐清市卫健局的统一部署下,市人民医院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目前已先后派出三批医护人员奔赴上海。在上海支援的人员全力工作,无私奉献,本院人员时刻关心,大力支持,大家凝聚战疫力量,共同助力守“沪”。
4月2日深夜,市人民医院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求组织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医护人员次日清晨即出发支援上海。当千家万户都进入梦乡时,市人民医院迅速行动,很快确定了王旭彬、周伟龙医生和王益彬、张燕、黄赛琼、赵洁、叶萍、王雅静、王海燕护士去支援上海。这9名医护马上整理行装,交待好家事。“得知这次援沪任务后,我第一个报名,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希望能顺利完成任务。”王益彬说。
4月3日清晨,援沪医护人员在医院集合,市人民医院陈余钿书记、朱建东院长等领导亲自把他们送至乐清市卫健局集合。“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都要平平安安地回来,有需要的话就联系医院,医院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院领导殷殷嘱咐。
此外,4月18日,市人民医院ICU朱丹护士增援上海。4月22日,市人民医院派出第3批由张春双、肾内科朱丹医生和章君雅、胡毓兰、连梦梦护士组成的援沪核酸采样队前往上海。
披星戴月,夜以继日,这是二十多天来,乐医守沪“大白”们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一批人员抵达上海后,经过一系列培训,入驻临港方舱医院,王旭彬担任浙江援沪第八医疗队(温州队)第七医疗组组长,王益彬担任浙江援沪第八医疗队(温州队)护理领队,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4月7日凌晨开舱那天,大家经过一夜的紧张工作,回到住宿酒店已经是第二天上午7点多了,摘下口罩的那一刻,疲惫与饥渴袭来,他们马上拼命地喝水补充水分。
第一天进入方舱搬运物资
据了解,在方舱医院,医生要进行日常诊疗、查房、统计出院患者人数及所属地、完成医疗文书、开解除隔离证明书等工作。
护理人员要做好预检分诊、引导患者入舱、根据病情及性别或家庭安排床位、指导患者填报个人信息、每日健康上传、处理医嘱、物资上报、分发三餐、出院指导等,并要确认患者出舱上车、整理消杀等工作。所有的工作节奏都跟着总部的指示完成,并根据疫情需求及时调整,各细节考虑得都非常周到。
刚开始时,王益彬安排了市人民医院四位队员组成核酸采样队,负责全舱患者的核酸采样工作,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风险较大,但大家没有二话,服从安排,很好地体现了大局意识。
护士们经常会在夜里接到任务,安排好各个细节都已经是三更,然后在6点就要集合,特别是夜里,日班护士原本休息了,组长就要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她们。但大家还是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顺利完成了每一次任务。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党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王益彬作为护理领队,几乎每晚都要组织会议,反馈问题及讨论解决方法,还要关注大家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介入。
“医院同事问我,你不进舱的时候做啥呢?我说,我在线上指挥,解答疑惑,手机声音调到最大,就怕听不见。”王益彬说,她时刻关注着内外沟通群,对同事们处理不了或需要帮忙的事情,及时告诉方法,每天8点前要完成前一天的工作量统计,有时太忙了,就在住地去方舱的路上进行统计。“阿长工作的确非常辛苦,经常夜里10点多还在方舱协调工作。”王雅静说。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也经常有暖心的时刻,让大家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4月9日,一名核酸阳性患者由于摔伤手部,需要清创缝合,但因方舱医疗条件受限,该患者很是担心,导致情绪不稳。当班的王旭彬医生及护士不断地安慰他,并耐心进行了多方协调,最终使该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患者表示非常感激,出院时还写来了感谢信。“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我们就很开心。”王旭彬说。
“我们到达的当晚就接到通知,次日有采样任务。大家忙到夜里2点半多,确认好各个环节,休息了3个小时,5点30分就起床集合。中午12点,我们准时完成采集任务。”王益彬说,大家组织缜密,行动迅速,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肯定,还收到了他们发来的感谢词。
接到任务后,市人民医院援沪人员去执行核酸采样任务
白衣执甲,无悔逆行。在危急时刻,市人民医院15名援沪人员充分显示出责任担当,甘于奉献、敬佑生命,彰显了医者大爱。
期待他们早日平安归来! 来源:乐清市人民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