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乐清市轰轰烈烈地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公办改革,承诺要给孩子们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三年过去了,这场改革却让家长们陷入了新的焦虑:大批优秀教师选择离开,教学质量下滑,特色课程中断,家长们不得不自掏腰包为孩子寻找校外补习班。当初,家长们因为教育选择了学校,在某小五年级家长群里,各位家长人心恐慌,最后一年,是关键一年,可是现在班级的班主任都要离开,这到底是教育局的失职还是学校的不作为吗?
在乐清市某所刚完成转制的学校,家长们正在自发组织"挽留教师"签名活动。李女士的孩子今年五年级,她的班主任王老师是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数学老师也因为待遇问题准备在六月份选择离职。在另一个班级,王先生说"如果我们班主任走了,好不容易改进的班风就完了,新来的老师根本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想转校最后一年也没法啊。"王先生的无奈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教师流失的背后,是教育局在改革方案设计上的严重缺陷。过渡期政策不明确、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职称评定机制僵化,这些问题本该在改革初期就得到妥善解决。教育局的短视和怠惰,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更令人愤慨的是,面对教师流失带来的教学质量下滑,教育局至今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家长们不得不为孩子的教育额外买单:有的家庭每月在校外培训上的支出高达5000元,这无疑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更多的家长是因为曾经的某小是五育融合学校,现在改制了,各式各样都变差了,现在连老师都无法保障。家长不应该为教育局的不作为买单。
教育改革不能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乐清市教育局必须正视自己的失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不在编制教师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建立教师流动补偿机制。同时,要对因教师流失导致的教学质量下滑承担直接责任,为受影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补偿和支持。
教育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更关乎社会公平。乐清市的"民转公"改革不能成为一场让家长买单的闹剧。教育局必须拿出担当,用实际行动挽回公众的信任,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