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标题: 光影世界,教育漫步——育英学校小学分校开展电影课程校本培训 [打印本页]

作者: 乐清之窗    时间: 2020-3-2 21:54
标题: 光影世界,教育漫步——育英学校小学分校开展电影课程校本培训
2月29日,育英学校小学分校全体教师通过钉钉直播进行了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全体教师一同欣赏影视作品《少年的你》和视频《日本集体式教育》。

蔡元培先生曾说:“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更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正是基于对电影价值的认识,近年来,育英小学分校将影视赏析作为校本培训的特色课程,用电影点燃教育的微光,促进教师的教育思考。
(, 下载次数: 18)
“在很多人眼中,孩子的事在大人眼中永远都是小事。”“没有同情心的孩子才会肆意妄为。”“道法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事,更是所有大人应该共同努力的事。”“当一个孩子对世界绝望时,这个社会太可悲了。”“传统教育一直是以牺牲和忍让,我们这辈人亲身感受。”“自己心灵都不重视的大人怎么能关注孩子的心呢?”老师们又一次刷屏,分享自己的感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 下载次数: 25)
为什么被欺凌的孩子不敢跟父母讲?为什么不寻求老师的帮助?实施欺凌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狠毒,毫无同情心?为什么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很多问题引发了老师们的讨论和深思。
项卫飞老师、刘楠楠老师分享了电影观后感。
(, 下载次数: 21)
项卫飞老师从校园霸凌、原生家庭、电影的细节画面分析了这部影片。影片中的人物刻画,经过她的解读更为直观、生动。影片中,魏莱是校园霸凌的主导者。她漠视生命,漠视规则,以欺凌为快乐,导致同学死亡后还毫无愧疚。而主人公陈念,虽不主动惹事,却被魏莱盯上,步步紧逼,一次又一次地欺凌。故事的最终,魏莱激怒了陈念,被推下楼梯失去了生命,而陈念也为此进了监狱。同时,这部电影以极大的篇幅来讲述校园霸凌现象中旁观者的效应,旁观者分为四类,第一是跟随者,协助或跟随欺负者,如徐渺和罗婷;第二是强化者,通过某些行为来强化欺负者的行为,起哄或者煽风点火,如拍视频的同学;第三是助人者,帮助或者安慰受欺负者,如小北;第四是局外人,什么也不做,或者回避时间本身,如李想。
项卫飞老师对旁观者效应的分析,是影片赏析的画龙点睛,更成为老师们教育的反思点。
(, 下载次数: 16)
对于家庭教育,项老师指出其实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射。
(, 下载次数: 18)
魏莱,她家庭非常优沃,成绩优秀。她的恶从何而来?她是如何成为欺凌者的?“胡小蝶死了难道不好吗?她不死她妈妈怎么能拿到那么多赔偿金呢?凭她读书考试工作也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魏莱的一段话引发老师们深思。而后来当警方为了调查胡小蝶死因,来到魏莱家中与其母亲的谈话给出了深层次的答案。魏莱母亲对警察说:“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同时镜头扫过魏莱家中的奖牌,这是一个获奖无数的优秀孩子。母亲也再次强调:“我和她爸爸给她的教育都是最优秀的,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朋友跟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自杀了。”
然而影片中的每一对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的缺失,小北父母的漠视、陈念单亲家庭的无助、胡小蝶家长的疏于关心、徐渺妈妈的软弱……这些问题孩子与受伤孩子的背后,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射。
(, 下载次数: 12)
刘楠楠老师从“少年”展开自己的分享。她说,因为家庭的缺失,教育的缺失,甚至是法治的缺失,社会上出现很多不良事件。但是也正因为缺失,所以才有了我们对完美和日渐完美的追求。
(, 下载次数: 18)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每一位少年如同陈念、小北,当哪一天他们回过头来,对待生命中这些占比不是很大,却影响非常深远的黑暗时刻,当他们开始心怀感恩的时候,其实反而会觉得这辈子我真的在活着。”
(, 下载次数: 21)
刘楠楠老师认为,作为观众,在观赏一部电影时首先要考虑情感是否打动你,以及逻辑与构思是否巧妙。而《少年的你》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整个框架先是引发一个现实的思考,再做一个超现实的处理,整个过程是流畅的。导演擅长运用电影语言,如场景,道具,快速将观影者带入电影氛围。其中电影后半段拍摄陈念与小北一同被逮捕审讯的画面,小北和陈念脸上的光是不同的。从艺术上解读,小北脸上的光更加明亮,从道德上,他为了自己喜欢的女生牺牲自己,是一种向光的品质。而陈念的光比较黯淡,她接受了小北帮自己顶罪,表现了她内心比较阴暗的一面。
电影对隐线的处理也非常得当,略写陈念妈妈与李想的出现,强化主角的戏份。在陈念与妈妈通话过程中,突出那种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异常的懂事,非常成熟,她知道怎么忍受,知道怎么退让,知道怎么体谅自己的父母,小北也是一样,没有一点少年气。但是当胡小蝶死的时候,她会去给她盖上衣服,当小北被小混混欺负殴打的时候她会挺身而出,这又体现出孩子间的少年感。
(, 下载次数: 19)
“作为育英的一份子,我们是幸运的,在育英的教师队伍中,我们很多人都拥有少年感。”刘楠楠老师感慨,“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对自我状态的把控的褒扬。教育,需要大家心中永远有一个少年人一同行走、奔跑,直至终站。
(, 下载次数: 15)
下午,老师们还观看了《日本集体式教育》视频。谢辉、黄桂红、朱静、居晓红、胡文旦、耿莉莉等老师共同举行了专题论坛。
几位老师畅谈了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影片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见解。
(, 下载次数: 21)
居晓红老师谈到:“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一目标,貌似简单,实则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内涵:自立、自理、自觉、自我约束、身心健康、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不连累他人,不干扰社会等。而这正是日本国民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形成的基础。
(, 下载次数: 15)
胡文旦老师指出,日本集体式教育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富有特色和个性的课程设置,其中有些细节,比如日本学校里的“食育”特别值得学习。记录片里,孩子吃饭之前都要感恩,他们认为吃的东西是自然的赐予,所以要怀着感恩之心,不能剩下饭菜。日本的食育不光教孩子在学校里怎么做,还要把家长拉过来怎么做。这种注重生活、注重自然、注重内在的食育,值得适当借鉴。
(, 下载次数: 18)
朱静老师谈到日本的教育理念——为他人着想。幼儿园里的门没有设计成全自动的,而是在留下一个缝隙的时候停下,冬天会进冷风,靠门近的孩子就必须回来把门关彻底,这也教育他们做事情要彻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做完整,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学会在意他人的心情与感受。但是这种规矩的设计并没有让孩子感到不适,相反他们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体会到了集体的意义。这种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引导,这种无处不在的小细节,让人感受到日本这个民族的纪律严格。
(, 下载次数: 18)
黄桂红老师认为,现在的时代是讲究个性的时代,这是“人”的觉醒、时代的进步。但个性不能走极端,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反观我们学校每个班级,也都有个别个性学生,对于他们,我们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在教育中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都有很多个人的妙招。像姚鹏英老师,用“个性”方法教育“个性”学生,让自己、同伴、家校、团队多方合力,用“规矩”来成方圆。丁蕾老师“倾听”小纸条的秘密,让更多的表达需求得到满足,这跟影片中老师针对不同意见时倾听、理解的方式也非常相似;何仙青老师“用心发现孩子的一切可能”,发现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闪光点和发展的可能;更有许许多多用智慧和爱心挖掘和培养“千里马”的伯乐。优良的个性理应得到尊重,人需要充实自己、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规则也必须有、必须不断改进。
(, 下载次数: 19)
耿莉莉老师从一颗大树、一片草坪、一位园长、一个保育员四个方面,谈到孩子的未来应该是彩色的、无限的、多元的、有无数发展可能的,应该是一条射线,而不是一条按部就班的直线。教育的目的不是整齐划一,而是认同每个人的差异的同时,创造出能够包容差异的氛围和回响,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孩子们养成走上社会之后依然适用的,社会规范意识。
(, 下载次数: 15)
“教育到底是选拔最优秀的人、淘汰平庸者,还是努力让每个人都成才?”谢辉老师谈到日本的公平教育。一直以来,日本坚守着“缩小优秀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差距”的教育目标,教育设施平衡配置、教学要求全国统一、教师资源定期轮换、学生就近入学和公平升学上,因为学校都一样优秀,没有所谓的学区房,很好地解决了影响教育公平的教育地域差异、学校教育差异和教学质量差异,保障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 下载次数: 20)
俞国平校长对一天的电影课程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校园的欺凌,以及电影中的教育现象所带来的苍白感、无力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分析乃至于在一定层面上给予解决,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 下载次数: 15)
来源: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欢迎光临 乐清上班族网 (http://m.5iy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