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标题: 乐清这些《最伟大的作品》,你都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乐清之窗    时间: 2022-7-22 17:03
标题: 乐清这些《最伟大的作品》,你都知道吗?
(, 下载次数: 11)
时隔6年
周杰伦全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已正式上线

其中
周杰伦穿越“1920”的不朽
用音乐致敬经典艺术
MV中融合多种元素却不忘展现中国风特色
尤为之动容的一幕是
周杰伦向“莫奈”展示着中国的水墨荷花
……
(, 下载次数: 11)
《最伟大的作品》MV截图 @qq音乐

这种刻在DNA的文化自信
值得我们骄傲
(, 下载次数: 10)
温州,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瓯名镇,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南戏故里”之称。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百工之乡”温州,积淀深厚,技艺精湛。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数量繁多,种类丰富,艺术形式璀璨多姿。现有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遗项目名录,3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5个项目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居全省前列。

乐清的细纹刻纸、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乐清首饰龙等等都是格外值得珍传的非遗艺术作品。

“最伟大的技艺”

乐清细纹刻纸
(, 下载次数: 10)
陈余华《九龙呈瑞》胡一兵/摄

2006年,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乐清细纹刻纸从剪纸中发展而来,源于温州乐清地方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 下载次数: 10)
林邦栋《忠孝节义(57×62㎝)》胡一兵/摄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乐清乡间各地都有龙船灯巡游。细纹刻纸是龙船灯的基本工艺和装饰手段,早期龙船灯上的细纹刻纸是单纯的几何图案,后发展出花卉、鸟兽、山水、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内容。
(, 下载次数: 12)
林顺奎《水浒一百零八将》

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讲究千刀不断,万刀不乱,图案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这使乐清细纹刻纸获得了“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

乐清黄杨木雕
(, 下载次数: 11)
《赏乐》吴尧辉作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
(, 下载次数: 10)
《苏武牧羊》 王凤祚作

温州的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是发源地。当地人通过樟木等制作龙档用以消灾辟邪。

而黄杨木雕艺术在龙档制作的推动下,逐渐趋向于独立和完美,各种技法由父传子袭,世代相传,形成了典型的民间特色。
(, 下载次数: 9)
《高山流水》吴尧辉作

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虚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 下载次数: 11)
《林冲夜奔》王笃芳作
(, 下载次数: 10)
《家园》吴尧辉作

2006年6月,乐清黄杨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档(乐清龙档)
(, 下载次数: 11)
禹昊川/摄

乐清龙档这一民间灯彩游艺活动据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十上灯至十七夜落灯(现在一般在正月初七上灯,有的在初二就开始上灯)。

2008年6月,乐清龙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下载次数: 10)
禹昊川/摄

乐清龙档全长20—40米,选材用樟树和榆树,制作一条完整的龙档需900个工作日。龙档造型层次分明,色彩绚丽,人物雕刻生动精巧,并采用了圆雕、镂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需要涉及的知识门类众多,如:建筑学、美学、油漆知识、名人典故、戏曲知识等。
(, 下载次数: 10)
龙档上漆前 禹昊川/摄

整个雕刻完工后邀请油漆师傅进行油漆加工、色彩描绘,整条乐清龙档一律漆上朱红,贴上金箔或红、黄等各种色彩。最后把灯笼放置在档板中间,并在旗杆头和八宝枪上挂上丝绣彩旗,在档头档尾上插上龙凤旗。龙档出游时,玲珑剔透、金碧辉煌,加之锣鼓喧天,气势一派雄伟。

蓝夹缬技艺
(, 下载次数: 10)
蓝夹缬《状元及第》

蓝夹缬技艺,温州地方传统印染技艺,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 下载次数: 10)
蓝夹缬的主要工艺特点是以雕刻着精美的对称图案的木质夹板,紧夹土纺棉布或丝织物,浸入以蓝草炼取的蓝靛青染液,取得染织物,故又被称为“蓝夹缬”。
(, 下载次数: 11)
它的主要图案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和绘画,所印染的纹饰往往呈现蓝底白花,构图缜密,大多以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将人物、灯彩、祥兽家禽、花鸟虫鱼等元素题材巧妙组合成寓意吉祥的图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下载次数: 11)
2011年,蓝夹缬夹缬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彩(乐清首饰龙)
(, 下载次数: 12)
乐清首饰龙俗称“首饰龙灯”“龙船”,起源于明朝末年,是乐清传统工艺美术灯彩品种之一。2007年6月,“首饰龙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下载次数: 10)
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集百工之长,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工程庞大,包含木工、钳工、油彩、竹编、纸扎、灯彩、刻纸、服装设计、人物雕塑以及仿古建筑等。首饰龙内部细致的造型包括磨粉、打铁等36个行当的生动场景,妙趣横生。
(, 下载次数: 9)
首饰龙一般长5米,高3米,宽2米,龙身分四层,有80多个楼阁、亭台,浓缩了《封神榜》《西游记》等80多出戏,有近300个形态各异、从事各行各业的古今人物在手舞足蹈。
来源:乐清文旅体资讯





欢迎光临 乐清上班族网 (http://m.5iy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